欢迎来到第九届丝博会低空经济展,距离开幕还有30天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低空经济展

2025年5月21日-25日 ·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新闻聚焦

低空经济商业化路径:一场空域价值与技术红利的双重革命

时间:2025-04-09

  来源:低空产业圈

<p style="text-indent: 2em;">2025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首次将“低空经济”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吹响了这一全新领域规模化发展的号角。当你每天在街头巷尾,看到无人机配送外卖这么平常的时候,也许很难想象,这场从低空起飞的经济革命,未来可能为中国带来万亿级市场空间。而如今,这个万亿市场的裂变,却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从技术突破到政策监管,从资本赋能到生态运营,一场立体化的经济“起飞战”正在悄然展开。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片空域经济热土背后,到底是不断攀升的商业蓝天,还是即将逼近的政策天花板?</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09/1744186336773411.png" title="1744186336773411.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09161130.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风起云涌的低空经济,究竟是创新还是冒险?支持它的人认为,低空经济是在老百姓头顶上开辟了一片新的“经济作战空间”。顶尖科技、大规模产业应用已不是遥远的梦想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让飞行器续航从“短命”进化到“长跑”,而美团的无人机物流更是速度快得惊人,一个外卖能“飞着”送到你手里。然而也有质疑的声音,特别是关于安全和监管的问题。无人机满天飞,如果发生飞行事故,谁来担责?有人甚至直言,这是一场“后来者的豪赌”,未来或许走得并不平坦。</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且慢下定论。如果说技术和政策是一对塑造未来的“空中双翼”,那问题关键就是这对“翅膀”是否足够强劲?让我们把镜头拉到一线现场,深入探究真相。</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09/1744186355988636.png" title="1744186355988636.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09161140.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从无人机定位应用到低空旅游业的兴起,各种探索在中国遍地开花。以深圳为例,这座创新之城已经规划了多达200个无人机起降点,目标是在城市范围内构建一个“15分钟低空物流圈”。深圳无人机的配送订单成本低至3.2元一单,比起传统配送的人工费用,一下子拉低了三倍以上。同样的场景在海南也得到了改写,那里已经启动了“飞行汽车示范岛”计划,在陆地和空中之间实现无缝对接。</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飞行秀”。在低空经济快速拓展的背后,技术正在悄悄刷新行业逻辑。比如亿航智能开发的六座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率先在海岛观光场景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单次飞行成本更是只有传统直升机的三分之一。一位去海岛观光的游客直言,“以前觉得飞行体验是有钱人的专属,但现在好像离普通人越来越近了。”的确,这种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让低空经济逐渐脱离实验室,贴近日常生活。</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09/1744186369856191.png" title="1744186369856191.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09161152.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一片高空蓝海真的一片晴朗吗?</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表面上无论是政策驱动还是技术进步,低空经济的发展似乎顺风顺水。但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越要警惕暗潮汹涌。低空飞行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它还牵扯到了空域资源的重新分配。中国的空域管理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条块分割式”的模式,民用航空与军用航空的配合问题至今仍是各方博弈的焦点。以海南的“空地一体系统”为例,虽然实现了飞行程序设计和航图编制的全面数字化,但同样遭遇到了地方利益调解和技术标准统一的难题。</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还有一个更大的焦虑安全。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暴增,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增加。一旦无人机坠毁砸中了行人,或者物流过程中丢失了生鲜药品,这些责任是否能由企业来承担?这样的问题,让一部分城市居民对无人机天罗地网式的物流布局并不感冒。一位深圳社区居民坦言,“我们当然也希望便利,但总觉得这些机器老在天上飞,万一掉下来砸到车怎么办?”</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低空经济的未来是不是要“掉下深渊”呢?</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就在不少人质疑声四起的时候,事情却迎来了一个惊天大反转。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低空经济不仅仅在物流、旅游和工业场景中扎根,它更深远的潜力,在于数据价值。比如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就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喷洒农药。通过多光谱农田拍摄,它还能提供土地的精准营养评估,形成针对农作物的预测性维护方案。这不仅减少农业浪费,还大幅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率。浙江某地试点的一个项目显示,这样的无人机农田数据服务,单次交易金额高达5000万元。</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而类似的“跨界融合”案例也接连出现。深圳一项“低空+轨道”的联合物流试点方案,提出将无人机配送和轨道交通无缝结合,每次空铁协同运行优化后每架次仅需补贴0.5元,项目运营方透露,仅一个起降点的回本周期缩短至五年以内。这些原本看似与低空经济毫无关联的领域,如今正因为它们而焕发生机。正是在这些点滴突破中,低空经济逐渐脱开了“玩具经济”的帽子,成为广阔天地中的生机命脉。</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创新的剧本一旦写得太快,难免会遭遇“剧情跳崖”。随着行业井喷式发展,资金问题成了低空经济的“最大意外”。相比传统产业,这一新赛道对科技研发和政策探索的资金需求更大、风险更高。即便是巨头企业,也无法在短期内靠所谓的商业闭环覆盖研发成本。一些启动资金不足的初创低空企业,不得不面临市场淘汰的命运。</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与此文化和公众信任的鸿沟也在加深。许多民众仍对无人机和飞行器持保守态度,尤其在层高密集的老旧城市社区,对这些“天上来客”的安全性仍心存疑虑。一位老人甚至调侃,“这飞行器看着挺新潮,万一干扰咱的电视信号可就不好了。”这些真实的民情,也让低空经济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难免显露冷思考的问题。</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有人说,低空经济是高科技时代赐予城市发展的一件新“法宝”,也有人说它不过是炒作出来的又一个“故事牌坊”。我们看到资本的狂热追逐,让一个全新的经济赛道迅速跑得比别人更快;这种快速奔跑中到底能否避免摔跤,仍是未解之谜。在抬头仰望无人机飞行线路图的我们也不得不低头思考低空经济是否也是在试图用商业利益蒙蔽技术和政策的风险?</p><p><br/></p>
返回列表


参展报名

参会报名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