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九届丝博会低空经济展,距离开幕还有30天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低空经济展

2025年5月21日-25日 ·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新闻聚焦

西安低空经济:从“航空重镇”到“立体城市”的跃迁之路

时间:2025-04-09

  来源:低空产业圈

<p style="text-indent: 2em;">西安正加速从“传统航空制造基地”向“低空经济创新高地”转型,聚集超300家无人机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打造城市常态化无人机配送、空中智慧巡检、沉浸式低空文旅等场景。这座拥有完整航空产业链与产学研闭环的城市,以“分钟级效率”重新定义生活,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引领中国低空经济浪潮。</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引言:低空经济的“西安基因”</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西安自1958年研制出首架国产无人机以来,便与低空经济结下不解之缘。2025年,随着国家低空经济战略的全面推进,西安依托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全国领先的科研资源与政策红利,正加速从“传统航空制造基地”向“低空经济创新高地”转型。数据显示,西安已聚集超300家无人机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并规划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一进程如何展开?本文将深度解析西安低空经济的核心优势、应用场景与未来挑战。</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09/1744169654160106.png" title="1744169654160106.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09112911.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产业根基:从“硬核制造”到“全链生态”</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航空制造底蕴深厚</p><p style="text-indent: 2em;">西安拥有全国最完整的航空产业链,阎良区(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高陵区等区域已形成“研发-制造-测试”一体化链条。以爱生集团、因诺科技为代表的30余家核心企业,覆盖无人机整机、飞控系统、复合材料等关键领域,其技术合同成交额2023年突破39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5.23%,居全国前列。</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科教资源赋能创新</p><p style="text-indent: 2em;">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无人机专业,并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截至2024年,西安低空经济领域专利申请量超1200件,涵盖AI避障、集群控制等前沿技术,形成“产学研用”闭环生态。</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政策红利密集释放</p><p style="text-indent: 2em;">2024年《西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将低空经济列为六大重点领域,提出建设“技术驱动+场景拉动”的示范区。阎良区规划低空旅游,鄠邑区打造飞行体验项目,蓝田县成立专班推进先行示范区,形成“一区一策”差异化布局38。</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09/1744169677706560.png" title="1744169677706560.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09112930.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二、场景落地:从“试验田”到“城市新基建”</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物流配送: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2024年,全国首个城市常态化C端无人机配送在西安投运,无人机从尚德映巷飞抵曲江创客大街仅13分钟。迅蚁科技等企业开发智能航电系统,与医疗机构、景区合作,实现急救物资、景区商品的高效投送。</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城市治理:天空中的“智慧眼”</p><p style="text-indent: 2em;">无人机在电力巡检、环保监测、应急救灾中广泛应用。例如,因诺科技的“无人机+AI”方案用于石油管线巡查,效率提升5倍;榆林试验区通过无人机集群72小时投送120吨救灾物资,填补传统救援盲区。</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文旅消费:低空经济的新名片</p><p style="text-indent: 2em;">阎良区策划低空旅游产品,鄠邑区推出飞行体验项目,昆明池景区引入无人机灯光秀。未来,结合“无人机+VR”技术,游客可沉浸式俯瞰古城墙与大雁塔,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09/1744169702908305.png" title="1744169702908305.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09112942.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三、挑战与破局:安全、人才与生态协同</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空域管理与安全风险</p><p style="text-indent: 2em;">尽管西安已开通多条低空航线,但空域动态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省政协委员蓝国庆建议设置专用航线和禁飞区,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确保“飞得安全”。</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人才与区域均衡难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西安虽拥有80%的省内科研资源,但榆林等地区人才基础薄弱。专家建议通过“西—延—榆科技产业带”,推动高校分院落地,破解区域失衡。</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生态协同与成本压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当前无人机配送成本仍较高(单公里0.3元),需通过规模化降低边际成本。政府可通过补贴、共建起降点(规划2026年建成1200个)等方式,加速商业化落地。</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四、未来展望:从“单点突破”到“立体生态”</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技术迭代:瞄准“智能化+绿色化”</p><p style="text-indent: 2em;">固态电池、氢能源动力研发将突破续航瓶颈;5G-A与北斗导航融合,构建低空智联网,实现飞行器厘米级定位。</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政策深化:打造“陕西样本”</p><p style="text-indent: 2em;">借鉴深圳“市场驱动”模式,西安可通过“飞行带市场、市场带产业”路径,优先培育物流、文旅等场景,形成可复制的低空经济“西安经验”。</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全球竞争:抢占标准话语权</p><p style="text-indent: 2em;">凭借制造与研发优势,西安有望主导无人机国际标准制定,并推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出口,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市场。</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09/1744169721698287.png" title="1744169721698287.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09112955.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结语:低空经济的“西安加速度”</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西安的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城市空间与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从无人机配送的“分钟级效率”到空中游览的“立体视角”,这座城市正以航空基因书写“向天图强”的新篇章。未来,随着政策、技术与市场的深度协同,西安或将成为中国低空经济的“西北极”,引领万亿级产业浪潮。</p><p><br/></p>
返回列表


参展报名

参会报名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直达底部